离开阿里巴巴

2020/05/17

西湖

这个月我将离开阿里巴巴,结束至今 4 年的阿里生涯。

在阿里的 4 年我体验到非常多的东西,了解到了作为一个「职业程序员」的工作状态,认识了很多很靠谱的同事。尝试了一些东西,创造了一些东西,也吸收了一些东西。

我很幸运,这几年我遇到的老板都对我非常好。在 UC, 甄子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,让我得以在技术上做很多的探索 。在花呗,完颜和我一起做了很多次难忘的乐队演出。我很喜欢 花呗前端团队 ,这里的同事很有趣,在一起工作非常快乐,他们在面对复杂且繁忙的业务时展现的专业性是我难以企及的。

Why leave?

在大公司,成为一个优秀的业务型程序员要做的更不仅仅是理解业务需求。而我更擅长的是用技术解决效率问题、通过设计降低软件复杂度(Programming complexity)。但在业务 deadline 面前,这些仿佛是次要的。很少人有精力在 deadline 和加班面前能保持追求代码质量和软件设计,但这却是保证软件稳定和快速迭代的基础。为了快速上线而忽视代码质量的代价是很沉重的,但没人会指出这些技术债的根本原因就是太着急了,整个环节都太着急了。

我也不擅长画大图,把事情说得很宏大。阿里是一个很大的公司,有很多内部系统(所谓的「中台」)已经很完善,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「大」问题。但是如果不做点什么大事,在阿里的仕途不会很顺利。所以我目睹了许多因为 KPI 和职级晋升产生的内耗。它潜移默化地使人做事变得功利,它就像一把声音在你做事的时候默默地提醒你:要把事情做大。

我从 Apple 和乔布斯身上理解到了在做同一件事时,不同的目的会导致做出来的东西天差地别。钱很重要,但如果乔布斯做产品的目的是钱而不是用户体验,那么 Apple 不会是今天的这个 Apple. 我认为做技术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,「做好」应该是目的。但能遇到适合「做大」的技术产品的场景是很靠运气的,在这样的情况下,绩效和晋升的压力会让人不得不把「做大」变成了目的,这就导致了:

  •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,增加使用者的理解成本( Cognitive Load
  • 能使用现有的技术,偏要自己再做一套。由于「做大 -> 晋升」是目的,这样的产品有很大的机率在达成了目的后被放弃。
  • 做事态度变成「能用就行」,不关心用户体验。

这样的做事方式不适合我,也违背了我做技术的理念。

What’s next

我还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计划,但我希望能去一个地方,定义我价值的不仅仅是因为我用了多牛逼的技术,做了一个多大的「平台」,而是我用技术的手段,给用户创造了什么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,如何改进了用户体验。又或者我用技术解决了哪些效率问题。

更具体的目标是成为 Tech Lead 的角色。同时我对 Growth Hacking 有很大的兴趣,希望可以结合技术和数据找出产品增长的瓶颈、把产品做得更好,帮助产品实现增长。

我会回到广东,离开杭州。

Conclusion

离职不是什么苦大仇深的事,我对阿里没有任何的怨念,阿里有很多很好的地方,只不过不属于这篇文章要讨论的范围。无论在哪个地方,我想要的都是和一群有想法的人一起打磨一个有价值的产品,而不是不同职能的团队都只做对自己 KPI 有利的事。每个公司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法则,但这个生存法则也应该让那些务实和纯粹的人能很好地生存下去。也许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技术人的理想主义吧。


通过支付宝 [email protected] 或赞赏码赞助此文